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 宋吉河 摄
5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宣示,中国将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起攻坚。这一被视为本世纪至关重要的历史性决定,将深远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
当前,后金融危机时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发展困惑,去年明显进入了危机多发期,经济、社会问题的叠加,令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财政赤字和经济衰退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同时,国际格局变动中的大国关系也更趋复杂。如何突破世界性的困局,是国际社会普遍的关注。因此,中国作为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的年度政治盛会——“两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观察焦点。
2011年,对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交汇点。这不仅仅是过去的“十一五”5个年头与未来“十二五”的5年相交接的时间概念,更是中国在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的中点。
对于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成功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同时,中国也深刻体认到,这一战略机遇期也充满艰险和挑战。特别是刚刚过去的5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等让中国一次次品尝到成长中的痛苦。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发展道路上的艰辛经历已被转化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力量。
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研判,中国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如何继续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成为中国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始终贯穿的核心命题。
下一个10年,面对国际环境和自身国情可能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政府对“十二五”做出了明确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国内大局的分量愈益加重,只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减轻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因此,“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找到民生作为平衡、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最终成为中国政府选择的现实路径。
事实上,中国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同样适用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正是在新世纪头1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步走进国际体系和世界经济的核心部位。“金砖国家”、“亚洲世纪”等名词通行世界就是证明。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并且在积极融入国际大格局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等重大事务中的责任。
中国以坚定的发展决心、卓然的发展胆识,主动加快这个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转身”,率先把握新世纪的战略机遇,无疑也向世界传递出发展的信心。
新华网: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