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添加时间:2008年10月07日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浏览:[]


     把发展社会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作者:冯书泉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这是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宝贵经验中的第六个“结合”。它强调,我们既要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要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的战略方针,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三大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党的十七大把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且明确提出: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我们党重视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从事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因而归根结底,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对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要靠发展;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要靠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因此,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两大成果,是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密切结合的统一体。我们党在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如果两个文明建设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或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发展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全面的,也就不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时,必须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实现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上一条: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下一条:《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