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大学办学的基础和依托,是师生耕耘的田地和家园,是教育的核心资源和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论述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根据主题教育“如何真抓实干,坚持以本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设定,现就我校专业结构调整谈三点思考。
一、专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校结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省内一本高校,成为武陵山片区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影响最大的区域综合性大学。现有本科专业82个,省级“双万专业”13个,2019年招生专业64个,分布于20个学院。参照这些数据,从发展角度看,有三点非常明显:一是离省内一本高校综合办学实力比,差距明显;二是离社会对一本高校的期待比,差距明显;三是离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双万专业”建设要求比,差距明显。学校规模不大,资源不多,财力有限,加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支持有限,要扎扎实实建设好专业,面不能铺得太宽,点不能设得太多,线不能延得太远。专业建设重中之重是大刀阔斧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就是说,要对分布于20个学院的82个专业在科学分析基础上,主动实施部分裁撤。
调结构不是拍脑壳。专业布点是我们提出、论证并大力争取来的,现在将其裁撤,全校撤多少,撤掉哪些专业,裁撤以后怎么办,裁撤和布点这对矛盾怎么处理。显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个人认为,裁撤不定任务,不定数量,不定期限,在办学过程中,根据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现有办学基础条件、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力度、学校财力的支持力度、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专业办学的满意度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的人才需求等,按近期、中期和长期,对现有专业进行科学分析、系统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学校成立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教务、学科、招就、相关教学单位组成工作小组,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稳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二、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思路。
调整专业结构先要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这是一项建设性工作,对结构调整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切实做好该项工作要坚持五个原则。第一,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调整以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夯实专业办学基础,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打造一批响当当的品牌专业。第二,有利于综合性的强化。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上个世纪,我们的综合性严重不足,经过本世纪近20年的奋斗,综合性逐步形成,但现在展现的只是一种初步的、脆弱的、失衡的、尚未达标的综合性。调整时要始终处理好裁撤和生长的关系,裁撤是为了巩固、突出、强化和生长。第三,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强化。60年来,学校初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办学特色。现已成为武陵山片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龙头”,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武陵山区自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引擎”。顶层设计要高瞻远瞩,专业布局有利于强化学校办学特色。第四,有利于助推学科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在即,我们有多少学科能参与竞争、浮出“水面”呢?调整,就是要将具有实在性、相关性和可能性的资源集聚,打牢学科基础,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第五,有利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顶层设计必须考虑专业的针对性、适应性、特需性和生长性。据此,我校专业可围绕四个支点生长:一是以基础学科为支撑的经典专业群;二是以应用学科为支撑的新型专业群;三是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特色专业群;四是以强化综合性为目标的工学专业群。
三、加强专业改造是专业调整的当务之急。
当前,学校有一批专业停招,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学校裁撤一批专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化被动为主动,全力以赴抓好裁撤后的专业改造。首先,要强力做好停招、裁撤专业的资源配置工作。针对出现的工作量不够、发展前景不明、学科建设无望、教学资源闲置等问题,要依照接近性、相关性和发展性原则,高质量做好软件、硬件资源的有序配置。其次,要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双万专业”的引领、示范、吸引、集聚作用,扩展专业领域,延伸专业方向,拓宽专业空间,夯实专业条件,丰富专业内涵,在毋需增加更多办学投入中,将其打造为品牌专业。再次,针对必须发展的弱势专业,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将其作为专业改造重点,作为吸纳闲置资源的重心,实现向改造要发展的目标。最后,要建立校内高层次人才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自觉主动地向生机勃勃的专业群聚集。跨界,是一种挑战;转型,是一种自我革命。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成为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拥护者,成为专业改革的推动者,成为专业改造的弄潮儿。
(责任编辑:白敏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