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真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等系列原文。现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习近平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根本问题”和“九个坚持”
(一)什么是“根本问题”和“九个坚持”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最主要内容就是“根本问题”和“九个坚持”。“根本问题”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九个坚持”是指“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九个坚持”是回答好“根本问题”的落脚点。
(二)“九个坚持”的内涵
在“九个坚持”中,每一个“坚持”都具有深刻的含义。比如,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这是讲教育的根本要求。全国教育大会把教育上升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从现实看,我国教育体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差异化特征十分明显。保证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运行好、发展好,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这是讲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讲教育的战略部署。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过去“穷国办大教育”很难,现在“大国办强教育”也不易,既要尽快补齐短板,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当前大力开展“双一流建设”的原因所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讲教育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不能“吃共产党的饭,骂共产党的娘”。其他五个“坚持”,分别讲的是教育自信、教育的价值追求、教育的鲜明导向、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贯彻落实“根本问题”和“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
贯彻落实教育的“根本问题”和“九个坚持”,最根本的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六个下功夫”是“根本问题”和“九个坚持”的具体化。
立德树人,要明确立什么样的德。习近平总书记用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等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在他们成长中第一位的重要性。青少年的“三观”尚处在待成熟期,社会经验阅历有限,如果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误导,最容易产生思想的困扰或情绪上的波动。这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必须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牢固树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今年香港暴乱事件正是香港部分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缺乏,不愿与祖国同呼吸、同命运的体现。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用“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爱国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诸如诋毁英雄的谣言、矮化精神的观点等不良思想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形式化、娱乐化等倾向,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这就警示我们在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创新教育形式,讲好爱国故事。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立意高远,方能胸怀理想,成就大业; 立足平实,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终成大德。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这是修德的必然规律。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大大拓宽,而且成本大大降低。知识与见识之间不能划等号。形成卓越的见识,既离不开知识的日积月累,更不离不开问题意识、钻研精神和辨别能力的养成。因此,只有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才能让他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努力。
古往今来,不论在哪个国度、哪个领域,凡是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当前“啃老族”流行,甚至出现“佛系青年”“丧文化”等现象。不论是“佛系青年”还是“丧文化”都是甘于现状、不愿奋斗造成的,都背离了奋斗的本质。近一段时间,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更为隐晦的不愿奋斗的“伪奋斗”现象。电视剧、微信朋友圈中,似乎永远不乏各种看似励志的场景、图片或文章,有的“争分夺秒”地学习,有的“夜以继日”地工作。但是,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他们在朋友圈中抱怨自己如此努力学习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如此努力工作职位却没有得到晋升等。因此,他们开始转向对“寒门难出贵子”“社会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的“反思”。从学理的角度看,那些因为短暂的“奋斗”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开始宣传“寒门难出贵子”“社会阶层固化”等观点的人,实际上是进入了归因误区。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人们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倾向。这些“伪奋斗者们”就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不愿意真正面对问题,而采取直接将失败指向外在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心安理得地放弃奋斗。这并不是真正的奋斗,而是用精致的利己主义包装起来的“伪奋斗”。奋斗是一个长期而持续努力的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习惯于在“奋斗”前面加上“艰苦”一词。奋斗精神是青春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因此,只有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让他们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是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只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才能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就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尽管近年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成为共识,但是要真正开齐开足体育课,发挥体育课应有的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把体育真正纳入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解决好“指挥棒”的问题。
三、吉首大学商学院践行“根本任务”和“九个坚持”的探索
(一)为谁培养人:砥砺探索三位一体
2003年来,吉首大学商学院历经实践探索、理论总结、全面推广三个阶段,为家庭、社会、国家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具备职业经理人潜质的应用型商科人才。
1.实践探索期(2003-2008)。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坚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商科人才需求规模必定增长,对商科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必定转变,而第一批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显现。商科学生除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硬知识”外,还应具备沟通交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等“软技能”。在此背景下,吉首大学商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聚焦商科人才培养应“用得上、干得好”,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2个专业为试点,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引入企业家开设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讲座、组织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学科竞赛等方式探索商科学生职业经理人“能力养成”和“行为养成”,培养“硬知识+软技能”。历经6年实践探索,2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证明,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2个专业学生“用得上、干得好”,凸显“为家庭培养合格后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2.理论总结期(2009-2011)。2009年起,“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围绕商科大学生职业经理人素质内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质量监控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通过这一阶段理论总结,进一优化商科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培养思路:开展“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学风建设月”活动,构建职业经理人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用于学生评奖评优,锻造职业经理人“作风养成”。并推广应用到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5个本科专业。
3.全面推广期(2013-今)。2013年起,秉承“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精神,以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为契机,聚焦商科人才培养还应“下得去、留得住”,倡导思政教育与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同向同行:通过课程实践和假期社会调查激发学生进行特色资源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信心;通过奖助补评选、推免生推荐中融入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心怀感恩、回报社会;通过课程教学中开展爱国、爱校、家乡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中小企业的择业观;通过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用本土经营管理情境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适应度。践行“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什么人:职业经理人
吉首大学商学院牢固树立“职业经理人”这一人才培养定位,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从人才理念、人才类型、人才能力3个维度不断夯实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人才理念:恪守理想信念,胸怀爱国情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吉首大学商科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素质要求中首条就明确“学生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确保商科各专业学生能够恪守理想信念,胸怀爱国情怀,在人才理念上实现政治素养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一体化塑造。
2.人才类型:强化职业道德,服务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此,吉首大学商科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第二条规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具备诚实、守信、进取、创新的良好品质”,第三条规定“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意志品质”。从而,在人才类型上成长为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者、了解民族贫困地区需求、资源和市场环境的中小企业创业者和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中小企业管理者。
3.人才能力:细化知识结构,明确职业能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也要有真才实学”。吉首大学商科各专业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与管理知识等专业知识外,还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应掌握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计算机和外语基础等通识知识要求。并从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等三个维度科学设计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专业能力与专业课程对应关系矩阵加以明确。在人才能力上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造商科职业经理人的真才实学。
(三)怎样培养人:两大体系 四阶循环
“人才培养需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吉首大学商学院围绕培养具备职业经理人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起“两大体系、四阶循环”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1.设计课内课外两大教育体系,寓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全过程。构建由《生活中的管理学》等20余门职业经理人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和《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等14门省校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打造职业经理人素质课内教育体系。建成包括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组成的校内综合实训平台和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育人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组成的实训平台,打造职业经理人素质课外教育体系。以学院毕业生优秀职业经理人宣传栏、职业经理人大讲堂等形式营造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氛围;依托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课内体系,以课程实验(实训)形式有计划开展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项目;以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为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经理人素质和能力;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生涯模拟计划,实地历练职业经理人素质和能力。从而构建起“环境熏陶-项目引导-平台实训-基地历练”的进阶式商科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流程。
2.搭建“四阶循环”,形成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螺旋式上升机制。构建由学(素质评价)、教(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用(企业评价)三主体构成的多维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监测体系。在学、教、用三主体信息反馈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管理制度优化、产学协同育人规范,形成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反馈改进机制。从而最终搭建起由“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培养监测-人才培养改进”组成的“四阶循环”的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螺旋式上升机制。
3.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夯实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保障。“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作”,通过实施“国际化视野提升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企业家进校园计划”,打造“四有”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教师队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开发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本土教学资源,撰写出版了《金字塔底层创业》《金字塔底层创业:城市外来工创业调查》《贫困地区创业管理案例研究》《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基于武陵山片区的调查》《职业经理人教程》《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等一批本土特色教辅教材。“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聚焦贫困地区创业扶贫主题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项目引导的方式在“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等课程中推进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空间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用最前沿的本土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施教研互动。
(责任编辑:白敏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