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院专业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1日      作者:历史与文化学院供稿     点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九个坚持”全面深刻地阐释了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要地位、核心理念、建设方向、发展路径等重大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论述,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吉首大学关于开展全教会精神学习的相关要求,历史与文化学院组织了集中会议学习,同时指导教师积极自学,以进一步认清学院发展形势,深化学院教育改革,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内化于心:提高认识 深刻领会教育大会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情况,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论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责任担当,以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教会精神,首先要做到学而信,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能否履行好岗位赋予的职责和完成好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以增强素质,夯实能力基础,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思想端正。以本次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为契机,学院组织系统而深入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论述《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吉首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学院老师认真听取主题讲座,积极参加有关专题讨论,坚持抽出时间自学,深刻领会,认真研讨,把握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作为高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要用这一精神武装个人头脑,指导个人言行,衡量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努力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奋斗不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二、外化于行:聚焦主题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秉承“专业本位、学科交叉、强化技能、融合创新、分类拓展、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个性”的教学思路,依托中国史硕士点、民族学硕士点、民族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研究基地等平台,以科研引领、促进教学,以教学深化、拓展科研,为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彰显民族地区历史学(师范)专业的特色优势。结合全教会精神,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包括:

1、根据学校定位,坚持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是一所“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定位,结合历史学(师范)专业实际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始终把为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及四省市边区培养专业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作为专业定位的立足点。

2、结合学科优势,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中国史和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各级基地平台,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按照教育部最新规定,参照相关高校经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搭建与国内同类专业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根据学校民族地区的区域实际和学院学科优势,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开设如《历史民族学》《南方民族史》《生态环境史》《影视历史学》等系列特色课程,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形成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知识结构,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3、依托田野基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学院在湖南、贵州等省建立的近三十个田野工作基地,利用寒暑假及课程见习、综合见习时间,组织本科生走进历史现场,深入田野点开展田野调查和专业实训。这些田野点是学院师生教学、研究与学习、训练的重要平台,成为学生论文、课题、学科竞赛、自主创业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生长点

4、立足服务地方,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在学生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注重发挥地方大学服务社会的独特功能。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训。同时,由于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将在民族地区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和在地方文史部门从事文博、考古、方志编修等方面的研究及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工作,因此,注重加强对学生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以及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研究民族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兴趣,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最终使学生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白敏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上一条:奋力推进土建类专业办学新征程——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学习心得 下一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全面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建设

关闭